近期隨著COVID-19(簡稱武漢肺炎)疫情延燒,連帶著讓消毒、防護產品熱銷,除了民眾熟悉的酒精、漂白水外,另有高效消毒劑「二氧化氯(ClO2)」也引發討論。本文將氯系消毒液與二氧化氯(ClO2)做簡單比較;另介紹部分清潔消毒術語與定義。 實驗室清潔消毒之常用術語及定義如下,其中消毒與滅菌意義上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常用術語 | 定義 | 舉例 | |
除污 | decontamination | 去除及(或)殺死微生物之任何過程 | 除汙劑(包括抗菌劑、化學殺菌劑及消毒劑等) |
消毒 | disinfection | 以物理或化學方法殺死微生物,但不一定殺死其芽孢 | 使用抗菌劑(antimicrobial)將非生物體或其表面之微生物破壞或去活化; 大部分的消毒劑(disinfectant)對有機物無效或消毒效果微弱。 |
衛生清潔 | sanitization | 使用抗菌劑將物品或其表面,或活體組織之致病微生物數量降低至不造成感染之數量,對於部分病毒或芽孢無效。 | 手部推薦之衛生清潔方法為使用肥皂洗手,並沖淋熱水至少 20 秒 |
滅菌 | sterilization | 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殺滅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之達到無菌狀態。 | 經過滅菌處理後,未被污染的物品,可稱為無菌物品。 |
臨床使用之消毒劑可分為高程度、中程度及低程度。依微生物種類區分消毒作用程度如下表,其中新冠病毒屬於親脂性病毒。
消毒劑 | 消毒時間 | 細菌 | 黴菌 | 病毒 | |||
繁殖體 | 結核菌 | 芽孢 | 親脂性 a | 親水性 b | |||
低程度 | >10min | o | x | x | o/x | o | x |
中程度 | >10min | o | o/x | o/x | o | o | o/x |
高程度 | >20min | o | o | o | o | o | o |
a.親脂性病毒(Lipophilic Virus):如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毒、德國麻疹、水痘、腮腺炎病毒、及 AIDS 病毒。
b.親水性病毒(Hydrophilic Virus):如 A 及 B 型肝炎病毒、腸病毒、鼻病毒。 氯系消毒液與二氧化氯(ClO2)之比較
氯(次氯酸鈉NaOCl) | 二氧化氯(ClO2) | |
種類 | 氯屬於快速作用之氧化劑,是一種普遍且廣效型之化學殺菌劑。 | 二氧化氯是一種高效且快速防腐劑、消毒劑及氧化劑。 |
狀態 | 次氯酸鈉(NaOCl)溶液作成漂白水銷售,使用時可以用水稀釋成各種不同之有效氯濃度。 次氯酸的氧化力則是1.49。 | 二氧化氯溶於水,並在水溶液中穩定。濃度在低於漂白粉之含氯濃度時,即具活性。 二氧化氯的氧化力是0.95。 |
殺菌機制 | 氯系消毒劑則是將氯原子與反應物發生加成或取代反應來達到消毒的目的。 | 藉由接觸外圍佈滿電子的有機物分子團時,ClO2 能搶走有機物的一個電子而讓自己變成ClO2-。氧化還原反應式如下: |
特性 | 強鹼性,能腐蝕金屬。 有機物(蛋白質)會顯著減弱活性。 漂白水在儲存或使用中(高溫),會釋放氯氣而減弱其殺菌能力。 比二氧化氯有更高之反應活性,能氧化大多數之有機物。 | 二氧化氯僅與還原性硫化物、二級或三級胺以及其他強還原性及反應活性之有機物作用。 |
殘留 | 可能會產生三鹵甲烷(THMs)等致癌物質 | 二氧化氯由於是利用氧化對抗微生物,因此不會產生氯化消毒副產物,二氧化氯和水反應後,會產生亞氯酸鹽,在空氣中經日光照射後,很快就能分解成氧氣和氯氣,不太會殘留。 |
用於人體 | 一般的家用漂白水在未稀釋的狀況下,可能會使眼睛、口腔、鼻腔等黏膜與皮膚受到刺激,若不小心誤飲可能使消化道灼傷。 居家環境清潔,不可用於清潔食器。 | 合法的食品用洗潔劑但不可食用,只能殘留1ppm以下 只有化妝品才能用在人體肌膚上,如果宣傳可在肌膚上殺菌,應先由食藥署審查許可,所以不符合這些法規要求的二氧化氯消毒水,只能用於環境清潔消毒。 |
有效濃度 | 常規實驗室消毒劑為 1g/L。 處理生物危害性物質之溢出物以及含有大量有機物之情況建議使用5g/L。 | 50~150ppm即可,用來擦拭器具、設備消毒;若是用來浸泡器皿、餐具消毒,大概10~50ppm即可 |
原有濃度 | 家用漂白水之次氯酸鈉溶液含有 50g/L之有效氯。 工業用漂白水之次氯酸鈉溶液含有約 120g/L之有效氯。 | 由於二氧化氯低沸點(約11℃)的特性,容易氣化逸散,如果是已配製好的二氧化氯產品應儘快用完,最好使用不透光、不透熱、不透氣的容器裝,或是用鋁箔紙包覆容器隔絕光線,且存放在陰涼、沒有光照的地方,能放置較久(約6個月),或者選用二氧化氯錠劑,保存期限較長 |
參考資料